所有栏目 | 满江红 | 卜算子 | 一剪梅 | 鹊桥仙•纤云弄巧 | 念奴娇 | 江城子 | 赤壁怀古 | 雨霖铃 古诗弟
你的位置:首页 > 明朝 » 正文

芜城歌_【明朝】_【王廷相】

发布时间:2020-04-26 10:42:26


莫向隋宫问六朝,琼枝玉蕊已烟消。

只今惟有湖边柳,犹对春风学舞腰。



wangtingxiang.jpg

    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,好为文赋诗,且留心经史。《明史》称他“博学强记,精通经术、星历、舆图、乐律,河图洛书,周邵程张之书,皆有论驳” 。明孝宗时,与李梦阳、何景明等人,提倡古文,反对台阁体,时称“七子”(“前七子”)。


    明弘治八年(1495年)乡试中举,弘治十五年(1502年)中进士及第,授庶吉士并被选入翰林院,弘治十七年(1504年)任兵部给事中,后遭宦官刘瑾迫害被贬。正德十二年(1517年)升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,发布《督学四川条约》,后任山东提学副使,继续提倡文教,转变士风,改革教育和科学制度,主张“学者读书当以经国济世为务”。教师应“以身作则,正己安人”。治学上重视“由博反约”、“学行并举”,强调思想感情对学习的影响及新旧知识的正确处理,注重观点和教育方法的更新。


    在哲学两大派别斗争中,王廷相总结哲学争论的经验教训,对唯心主义的成熟形态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中肯的批判,为以后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批判总结作了历史准备,成为宋明和明清之际哲学史上承先启后的理论环节。他在《慎言》、《雅述》、《性辨》、《太极辨》、《答何伯斋造化论》等哲学著作中,对哲学范畴进行了唯物主义改造,从而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“气本”与“气化”相结合的唯物主义宇宙观,大胆批判了佛老“异端”,刺辨了程朱儒学。在认识论上,他坚持从物—感觉—思维的路线,提出见—思—行的认识公式,并详细论证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。

    王廷相嫉恶如仇,敢于同权宦斗争,针对社会弊端大胆提出改革主张并予以推行。正德四年(1509年)巡监山东时,去邪扶正,严惩贪官污吏及地方豪强,使权贵们望而生畏。次年查抄刘瑾奸党曹雄家产,将庄田分给无地贫民承种。正德六年(1511年)巡按山西,上疏提出打破名门权贵特权,大胆提拔“筹策绝人,胆略出众”的下层人士担任要职,授予重权。同时下令修城池,究贪官,清查冤狱,改革攒造黄册之积弊。后巡按四川,改革银粮收解制度,防止贪官污吏从中盘剥,加重人民负担。嘉靖七年(1528年)任兵部侍郎时,督修三边,建议改革边防弊政,严禁官府多报,冒领钱粮,并推行“义仓之法”。九年(1530年)升南京兵部尚书,严禁各闸军索贿,严惩太监私占正军名额,以收取钱财。嘉靖十二年(1533年)升都察院左都御史,为振扬风纪,整顿台治,呈《遵宪纲考察御史疏》,规定御史九项职责并颁行全国,遂使台政改观,朝野肃然,贪财奉承、结党营私之人尽行罢免。因查明外守备魏国公徐鹏举私占国利,沿袭弊政,不思改革,嘉靖十三年(1534年)廷相呈《请议南京外守备军权疏》,遂解除徐鹏举世袭兵权。十五年(1536年)针对“团营废坠,兵制侵驰”之弊,上《修养团营事宜疏》,提出“选军”“惜马”“训练”等改革措施。十八年(1539年)上《天变自陈疏》,义正词严揭露严嵩、张瓒等人专权误国之举和“奔竞之风”。次年,世宗为方士迷惑成仙。令太子监国,满朝大臣皆惊愕不敢言,惟廷相冒死上谏,晓以利害,使世宗收回成命。

    针对明中叶日益盛行的兼并之风,廷相提出“抑豪”、“稽籍”、“正租”的主张,驳斥腐儒复井田之议。针对农民起义,提出“宽赋税,轻徭役”,对上层社会的奢侈之风,提倡“崇位禁奢,相互简易”。廷相反对暴政,强调“慎明刑狱”,“执法秉直不阿”。军事上提出“予储军饷”,“振刷兵制”,“寓兵于农”等治兵强兵措施。

嘉靖二十年(1541年)因涉郭勋案,王廷相罢官归里,闭门著书,名《归田稿》。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病逝,年七十一,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(即今仪封乡老君营村南),谥“肃敏”。



王廷相思想流派


   王廷相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,他认为“元气”是世界的本源,“气”是不灭的,有了“气”才有“理”。他所说的“气”就是物质,这与宋儒“天地之先只有此理”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是相对立的。他反对神秘和迷信,反对神权,强调“人定胜天”思想。王廷相认为“离气无性”,有生便有性,否定有些儒家所臆造的在气以外有所谓“本然之性”,也不赞成“性善”和“性恶”的先验论。他拥护孔丘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的见解,而主张“性成于习”之说,因此,他主张应当使儿童在童蒙时期便开始养成好习惯,不要把儿童禁闭在家里,让他们接触社会实际,增广“见闻”。王廷相重视“见闻之知”,极力反对宋儒所谓的“德性之知”,反对王守仁的“致良知”说。他认为知识是“思”与“见闻”相结合的产物。要求在实践中练习,这才是“真知”,反对书房中空虚的无实用的讲读。他要求“学”与“思”不能偏废,要求“讲学”和“力行”并举。他不但要求“思”和“学”相结合,还要求“思”和“行”相结合。所以他把“思”放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地位。他认为学的方法有二,即“致知”和“履事”,二者兼有才是上等,必须“知行并举”才能达到目的。

    关于道德修养方面,王廷相根据他唯物主义的认识论,提出了反对偏重内省静养的方法,主张内外交养,动静结合,心虚气和,因时制宜等方法。他把那种死抱着旧学成见,不通时变、不达事理的人叫做“迂腐”,把那种眼光短小的人叫做“浅陋”,把那种依阿谄谀不顾国家大计的人叫做“卑鄙”,这类人都不堪委任。他主张要从克己寡欲开始,逐渐做到无欲无己,便能实现“大同”。此外要经常补过徙义,使自己日新。要使万物各得其所,才算是“仁”。


.▶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Top